7月6日中国银河证券,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前海)正式揭牌,启用后将着力破解技术创新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加速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率先应用、推广、迭代,打造“湾区协同-全国辐射-全球链接”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器。
会议还同步发布了深圳市应用场景“能力清单”“需求清单”和首批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今后该中心将逐步建立和完善全流程、全链条的应用场景供需对接体系,探索“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精准匹配-要素支撑-生态协同”的应用场景创新路径,计划每年挖掘应用场景不少于100项,征集技术产品不少于100项,让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大湾区、在深圳率先应用推广。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管理局局长王守睿,中联办深圳联络部副主任伍俊斌,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出席并共同为中心揭牌。
聚焦八大领域首创“1-6-8”建设体系
作为国家改革开放战略平台,前海合作区率先建设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并立足全要素、综合型,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特色布局、多元参与”原则,提出“1-6-8”建设思路。
“1”是以“场景策划—技术验证—市场对接—产品展示—交易落地—公共服务”为主线,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加快聚集一批“首创”技术、推出一批“首发”产品、撮合一批“首用”交易中国银河证券,打造集展示、交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场景创新平台。
“6”是开展场景创新全领域开放、全要素保障、全链条服务,打造全域开放的湾区枢纽、示范引领的试验平台、精准高效的对接桥梁、永不落幕的展示舞台、活力涌动的交易市场、一站集成的服务中枢等六大功能。
“8”是首批围绕产业、民生、政务三大方面,聚焦“人工智能与具身机器人、绿色能源、低空经济、海洋经济、新型消费、家政养老、城市治理、政务服务”等八大领域,挖掘和设计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
“创新中心可以更好地展示企业产品和前沿技术,大大提高宣传效率。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衔接性平台,可以为我们链接有技术需求或合作意向的企业,引荐更多渠道和资源,推动深度合作。覆盖到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外市场。”蒙泰空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CEO王泽众认为,从人工智能到低空经济,前海在先进前沿科技上的部署比较完善,希望通过前海也链接到更多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更好的去做产品和研发。
“这是一个能为深港企业提供‘供需桥梁’的开放平台,我们愿意发挥在人工智能三要素‘智能算力、算法模型、数据应用’维度的专业优势中国银河证券,在大湾区打造更多AI终端应用示范。”深圳商汤科技相关负责人说。阿里云深圳公司也表示,将积极响应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场景,通过先实验后实战,推动“场景创意”向“落地应用”的全链条价值转化。
数字深圳联合创新中心(前海)揭牌
会上,深圳市政务服务和管理数据局和前海管理局也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并揭牌数字深圳联合创新中心(前海)。
深圳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张军表示,该中心是政府根据企业需求、痛点、难点,打造的一个能够“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体系,旨在为企业构建创新环境,帮助其做大做强,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目前该中心在企业侧已签约并完成注册了包括头部企业、特色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机构等200多家企业;政府侧则以深圳市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数字中国的其他城市,现已有十几个地市签约或正在签约。
“这个中心有两个特点,一是‘先实验再实战’,先把打造成一个成熟产品,再去全面铺开;二是‘一地创新、多地复用’,现在很多创新不统筹的话,场景都很雷同。如果可以统筹指定一个部门、一个区或一个地方先发布这个场景,且发布前已对其实用性、创新性和可复制性进行评估,就可以用最小成本和代价搞出最好的成果。”张军说。
据悉,深圳有两个数字深圳联合创新中心,分别在坂田和前海。坂田重点在技术落地等前期阶段,前海重点在场景试用、铺排、推广、应用等,两者互为补充。在前海揭牌的大湾区场景应用创新中心和数字深圳联合创新中心,今后将强化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汇”双向总部基地、深圳·前海e站通等平台载体联动,探索“香港研发+前海验证+湾区推广”模式,助力大湾区建设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落在前海的这两大中心将共同推动市场旺起来,达到汇聚优质人才、企业和拉动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的效果。”张军说。
南方+记者 张玮
图片由前海管理局提供
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