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寻牛堂
近日,太原一家餐厅推出千元下午茶,购买者可与非洲狮幼崽亲密接触,引发社会关注。
这家餐厅将野生动物用于商用,是否合规合法?据报道,该餐厅所属的餐饮公司的确获得了山西省林业和林草局许准的购买、人工繁育、引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行政许可,其中包含引进两头非洲狮。但是,许可内容栏显示“同意用于科普展示”。显然,让食客抱着小狮子合影远远超出了“科普展示”的范围。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动植物处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动物和人零距离接触是禁止的。
在这场人与动物的“越界互动”中,游人和动物的安全都暗藏危机。幼狮看似萌态十足寻牛堂,但仍属于猛兽,存在致伤风险。今年4月份,一名游客在泰国一家咖啡馆与幼狮互动时被其咬伤大腿。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幼狮尚未成熟,长时间与游客频繁接触,易产生应激反应,影响其生长发育。
当前萌宠经济火爆,一些群体不满足于撸猫遛狗获得的情绪价值,而把猎奇的目光转到野生动物身上。更有群体热衷于打卡网红动物,跟风追逐“潮流”。一些景区和商家迎合这种需求,制造“稀缺性体验”,将野生动物异化为萌宠玩物,进而获得不菲的商业利益。不久前,某酒店推出“小熊猫叫早”服务,房间每晚售价2000-3000元,让小熊猫爬上床铺与住客互动,任人抚摸,引发不少争议,被当地林业部门叫停。
远观而非亵玩,是对野生动物的尊重,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诚然,人们有亲近大自然的需求。不妨通过技术创新,在不干扰野生动物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满足这一需求。
例如,利用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打造数字科普体验平台,戴上VR眼镜,游客便可“进入”野生动物生活环境,获得与野生动物进行“亲密接触”的生动体验。亦或,在野生动物活动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游客通过景区小程序实时观看直播,系统自动识别野生动物行为并推送科普解说,游客可在APP上虚拟投喂。
野生动物的魅力在于其自然的状态,而非被驯化成“互动工具”。拉开观赏距离,反而更能体味自然之美。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寻牛堂,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星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